kaiyun体育:2024上海国际马拉松赛圆满落幕,非洲选手包揽男女组冠军
2024年上海国际马拉松赛于10月27日清晨鸣枪开跑,来自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万余名选手齐聚黄浦江畔,共同挑战42.195公里的极限征程,经过激烈角逐,肯尼亚选手基普乔格·托拉和埃塞俄比亚选手蒂吉斯特·阿贝贝分别以2小时06分45秒和2小时22分18秒的成绩夺得男女组冠军,延续了非洲选手在长跑领域的统治地位。
赛事规模创新高,国际化程度显著提升
本届上海马拉松赛延续了“白金标”赛事的高标准,赛道贯穿上海地标性建筑,包括外滩、南京路步行街、静安寺和徐汇滨江等地,赛事组委会透露,今年报名人数突破15万,最终通过抽签确定参赛资格,其中外籍选手占比达12%,创历史新高,赛事还增设了轮椅马拉松组别,进一步体现包容性。
上海市体育局局长在开幕式上表示:“上海马拉松已成为展示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,我们希望通过体育赛事促进国际交流,推动全民健身发展。”
非洲选手表现强势,中国选手实现突破
男子组比赛中,肯尼亚名将托拉在30公里后突然加速,甩开卫冕冠军、摩洛哥选手阿明·拉希德,最终以领先第二名1分12秒的优势夺冠,托拉赛后表示:“上海的赛道非常棒,观众的热情给了我很大动力。”
女子组方面,埃塞俄比亚选手阿贝贝凭借最后5公里的强力冲刺,逆转肯尼亚选手切普科奇,首次在中国赛场登顶,中国选手张新艳以2小时26分33秒获得第四名,创下个人最好成绩,距离领奖台仅一步之遥。
值得一提的是,中国业余跑者王磊以2小时35分的成绩位列国内男子选手第一,他在接受采访时说:“能与世界顶尖选手同场竞技是难得的学习机会,未来会继续向专业水平靠拢。”
赛事保障全面升级,科技元素亮点频现
为确保选手安全,组委会沿赛道设置15个医疗站、50辆救护车和200名急救跑者,并首次启用无人机实时监测选手体征,参赛者佩戴的智能手环可实时传输心率、步频等数据至指挥中心,一旦发现异常立即介入。
在补给方面,赛事提供超过10万份能量胶和香蕉,并在35公里处设置“冰水海绵站”,帮助选手应对摄氏18度的偏高气温,环保措施同样严格,所有补给站采用可降解材料,赛后垃圾分类回收率达95%。
市民热情参与,马拉松经济效应凸显
赛道两旁聚集了超过20万观众,许多人自制加油标语为选手助威,南京路商户李女士说:“今天营业额比平时翻了三倍,马拉松带来的客流非常可观。”据上海市旅游局统计,赛事期间酒店入住率达92%,周边餐饮、交通等行业收入同比增长40%。
赛事通过全球30余家电视台及网络平台直播,覆盖观众超2亿人次,社交媒体上,“上马”相关话题阅读量突破8亿,肯尼亚选手冲刺的视频片段单条转发量超过50万。
业余跑者故事:坚持与感动
65岁的退休教师周明完成了人生第100场马拉松,他自2010年起坚持跑步,战胜过甲状腺癌。“跑步让我重生,只要还能动,我就会一直跑下去。”周明的话引发众多跑友共鸣。
视障选手刘飞在引导员帮助下以5小时12分完赛,他说:“黑暗不是障碍,感谢赛事方为我们提供平等参与的机会。”据统计,本届赛事共有23名残障选手顺利完赛。
未来展望:打造世界顶级马拉松
赛事总监透露,2025年上海马拉松将申请加入“世界马拉松大满贯”候选赛事,计划通过优化赛道、提高奖金等方式吸引更多顶尖选手,青少年马拉松训练营项目已启动,旨在发掘中国长跑新星。
随着最后一名选手在关门前冲过终点,2024上海国际马拉松画上圆满句号,这场体育盛宴不仅展现了人类挑战极限的勇气,更成为连接不同文化、传递城市温度的纽带,正如一位完赛者所说:“马拉松的意义不在于胜负,而在于每个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坚持。”
本文 kaiyun体育 原创,转载保留链接!网址:https://m.kaiyuntiyus-wap.com/kaiyun-post/8313.html
1.本站遵循行业规范,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;2.本站的原创文章,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,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;3.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