kaiyun体育:罗马门将状态回升,连场扑救助球队保平
李筠副教授在魏玛讲“太初有道”
编者按:
2016年10月28日-11月6日,就士游德国哲学与宗教之旅,除了领略德国南部的秋色,期间穿插了四场有关德国宗教、哲学主题的就士游沙龙。
本文为就士游随团专家、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李筠讲座实录(上),未经主讲专家审定,标题为编者所加。
主题:“太初有道”
时间:2016年10月29日
地点:德国.魏玛
点评:随团专家、石门坎教育公益基金会理事长陈浩武
马丁·路德认为耶稣就是宗教改革家
——南德十日行记(6)
主讲 | 李 筠
随团专家、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
“李筠:太初有道”完整录音请点击末尾左下角阅读原文,到喜马拉雅“就士游”频道收听。
各位好!
这次来德国游学,本身基督教味道很浓重,而且德国是对基督教非常有贡献的一个国家,马丁·路德在基督教里是数一数二重要的人物。我利用这段时间,跟大家简单说一说基督教的情况。
我讲的题目叫“太初有道”,这是《圣经》里很重要的一句经文。一般都知道《圣经》第一句,“上帝说要有光,于是便有了光”,这个世界就变得澄明透亮了,有秩序了。所以我们用了这样一个典故。我们聊的大概分三部分:
第一部分:摩西宗教及其精神。三大宗教犹太教、基督教、伊斯兰教,实际上同出一脉,有一些共性,我们简单说一下。
第二部分:基督教的教义学。基督教里边到底有一些什么样的道理?这些道理怎么能够连在一起,成为一个完整的故事?里面的构造大家搞清楚了,有些事儿就好理解了。
第三部分:我们联系前面的内容,分析一下西方政治的特性,也就是宗教为政治带来了什么特点?
我们先讲摩西宗教。
“一神论”的起源
世界一开始肯定是纷繁复杂的,一个多,一个乱,没有办法形成统一的认识。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很渺小,这个世界怎么样才是可以理解、可以接受的?针对这样一个状态,宗教就提供一个认识框架。
人类的先民都认为世界最初的状态,用中国人的说法,就是“混沌”,而用西方的词,就是“黑暗”——天和地都还没有分开。上帝干了一件很重要的事儿,就是先把天和地分开,轻的往上成了天,沉的往下成了地。
在基督教之前,人们实际上已经有精神生活了。第一种,就体现为“万灵论”,就是万物有灵,藤有藤精、树有树怪……然后人和这些灵都是相互沟通的,通过巫术等等去跟这些灵沟通。现在有一些民族仍然还保留着这样的习俗,保留着原始的信仰和做法。大概而言,人类每个民族都经历了类似的阶段。
第二种,人们把这些灵规整了以后,就变成了“多神论”,最典型的就是希腊罗马那样一个状态,宙斯、赫拉,下面有一串,类似等级制的状况,谁大谁小可以分出来。
基督教是“一神论”,它出自犹太教,犹太教是一神论的起源。宗教社会学家们一直非常较真儿,我们看各大文明留下来的东西,原则上来讲,都是多神论,很少有一神论。比如埃及、印度、中国,包括南美的玛雅文明,多神论很多,很普遍,一神论很少。至于为什么是犹太教?到现在也没有查明白,只能查到一神教的根儿,就是在犹太教。
在多神论和一神论这个框架里,就形成了“本真一定是在表象之后”,也就是“表”和“里”是可以分开的。光看表面是不行的,用我们的话来讲,就是现象在表面,实质在背后,可以区分开来。这个区分看上去是对世界的认识不一样了,实际上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,就是人本身也不一样了。如果没有内在的世界,人就和山川草木、飞鸟走兽一样,都是靠自然的力量来驱动,饿了吃,渴了喝,很自然的生活,没有内外之分。有神论的状态,会导致人有内外之分。“我们也是有灵的,我们内在的部分看来是更重要的,比肉体生活更重要”,这种思维、感受就出现了。
对于人来讲,出现了内在的部分,“意义的世界”就出现了:这是为什么?什么道理呢?人内在的部分到底是遵循一个什么样的力量?我们追求什么?
有一部很火的电影,叫《盗梦空间》,每个人植入了什么样的观念,就会营造出一个什么样的世界,你就会在这个世界里不断地去完善自己——内在的观念实际上就是这样影响我们的。我们信仰什么,就会去营造这样一个自己的世界。
盗梦空间剧照
宗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自己认识自己、认识这个世界的基本框架:我们是有灵的,我们和神是相通的,或者说我们是有意义的。
在一神论当中,我、自我的认识,就和其他的多神论、以前的万灵论产生了很重要的差别。基本上可以讲,人类出现,一定是在神我之间产生了关系,人的主体性意识到自己存在、自己有意义。如果是混在万灵论里,什么都有灵,我们和谁的灵都一样,自我就很难形成。
人和神的对照,才会出现我。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,神就是超我,是一个完美的形象,我们就是要趋近他,紧紧地跟随他,用他那个样子塑造我们。所以他基本上代表了我们每个人内在完美的目标。神是那样的,而我们自己有肉体、有欲望,会有一些邪恶的东西,离他老远了!所以我们要向那个方向去努力。
人类“小宇宙”的诞生
从犹太教开始,在一神论当中,会有一些这样的规定:
第一,人神之间会划出一条鸿沟,我们是没有办法变成神的,你无论通过什么样的努力,这条沟都是无法跨越的,这个和其他宗教有着本质的差别。因为神有着绝对的完美。而在多神论当中,比如说希腊神话里,有很多大英雄如赫拉克利斯,大力神,就是介于人神之间的桥梁,会让我们认为人和神之间并没有本质区别,只要我们够努力,有这个能量,我们也可以像神那样。
第二,如果绝对完美的神出现了,你就会对照自己,人和神之间的对照,就变成一个完美的要求和欲望之间的斗争,人就开始自己撕自己了:我是崇尚神的,我要向那个方向去塑造一个完美的自我;但是我也很清楚我是有欲望的,在有神论的状况下,神和自己就展开了撕裂,而朝向神的那个方向实际上就是对欲望的克制。
所以你会发现,各大文明一开始的基本伦理,实际上都是对本能欲望的某种放弃加以合理化。不干什么,是高尚的,是符合我们这个群体的基本要求的,所以一定要克制,一定要把人那些原始的东西压回去。但是压回去得给自己一个说法,我们为什么要这么做?为什么要克制自己?神就是那个很重要的理由。
而在这个里边,人的结局——死亡,在有宗教的状况下,通常都会被解释成为人的另外一种存在,而不是结束,是换一个方式去存在。按照基督教的说法,我们是躺下了,灵魂和肉体分离了,处于一个等待的状态,等待末日审判,耶稣确定你是一个好人,那么你的肉体会复起,和你的灵魂合一,然后就可以上天堂。基督教的上天堂不是只有灵魂上天堂,肉体也要复活的,这是它对死亡的一种安排,给你一种安心,对你内在抽象的灵魂有一种安顿。死亡不是结束,人死后还有很多很多事情,要往下延,那你肉体虽然腐化了,灵魂还是要保持跟人有关系的一个状态,你不能放弃自己啊。
于是就有了这样一套东西:第一,你的人性至少是有恶的成分的,人和神之间就划开了那条鸿沟;第二,超我,也就是神出现了,那么你就要以他为原型来克制你自己;第三,伦理就出现了,就是对本能放弃的合理化;第四个,死亡是另一种存在。
有了这些,人和动物就不一样了,就告别了万物有灵的状态。我们所讲的人最重要的一种能力,所谓反思性,就出现了。因为神是一个绝对的标准,通过这个标准,来反观自己,到底做得怎么样?你的欲望有没有膨胀?有没有生成邪恶的行为?以后要承担什么样的后果?根据你自己的反思,你就会去改进你的行为:这次我做错了,下次绝不会再这样做。
换句话说,我们评判自己,然后根据这个评判,重新去审视自己,下面我们该做什么就会和以前不一样。而人如果只有本能,那永远只能是饿了吃,渴了喝,几乎没有内在和外在的差别,也就没有反思性。所以说,有了这个绝对的神,有了灵魂,我们就和万灵论拉开了距离。人有了内在,会反思了,我们的“小宇宙”就诞生了。
抽象世界的出现
在一神教里,犹太教、基督教和伊斯兰教,他们生出一个很重要的、其他宗教都不太讲究的一个特别之处,就是禁止偶像崇拜。从理论上来讲,那就是要划定一个抽象的世界,人用肉眼也好鼻子也好,这些感知没有办法去直接感受到的世界,就是一个纯粹的神的世界,和我们能看见能闻见能摸得着的世界是不一样的,一定会有一个抽象的世界存在。
这样一个抽象世界的出现,是法学和科学最基本的一个条件。这个世界首先就是一个抽象规定出来的世界,然后才是具体的物质、肉身去落实。西方人从宗教里得出的一个很重要的、他们擅长和习惯了几千年的东西,就是抽象世界和具体世界的分离。这个背后一定是有一个完美运转的抽象世界。而我们中国人不太习惯这个,而是习惯一个合而为一的状态。
有了这个,我们大概要区分三种基本的框架。
首先,禁止偶像崇拜的世界,是神创造的,它和神是一样完美的,而完美是因为神把“law”这种东西灌注其中。上帝创造了世界,但这个世界不是随意的,而是有规则、有规律的。“law”可以翻译成人间的法律,也可以是自然界的规则,自然和人文的二分实际上是很晚很晚才出现的。这个世界本身就是有“law”的,而它是上帝创造的,我们只能去发现和顺从“law”,而不是自己制造它。所以人一定是去找“law”,找到了再顺从它,就会离上帝更近。这个就是一神教的思维。
那么和它相对应的有两种,第一种叫“灵知主义”,大概可以理解为对人的能力的信任,对现实的不满,因为现实是有缺陷的。这个缺陷不是人带来的,从这个邪恶的世界当中拯救人和整个世界,不仅是可能的,而且是必须的。美好世界的到来,取决于人的努力,这不仅是人的使命,也是宿命。靠我们人,可以把这个肮脏的世界,变成一个完美的状态。这种思路,就是在人拥有一定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的时候,会出现的一种很自信的思维方式。典型的就是以法国为代表的启蒙运动,但是这样一个基本的路数,实际上在希腊哲学里已经有了。
而在宗教里,我们刚才提到一神论的世界,认为世界已经是完美的,上帝本身创造的就是一个完美的世界,你改造它干什么?这个事儿轮不到你来做。所以说人神之间的本位不同,就决定了我们对待这个世界的态度也不同。
另一种是多神教的世界观,怎么看人和世界的关系呢?世界是由多个神主导而并行的状态,人和他们之间的关系就很复杂。而这种关系通常没有办法通过精神、内在一致的法律和科学来处理,只能靠具有弹性和模糊性的道德禁忌来处理。有多个神的时候,人和他们的关系往往比较复杂,最典型就是特洛伊战争,人和神之间是一个多线交叉的复杂格局,人会被神利用,人也会利用神,相互之间借力打力,纵横捭阖。
特洛伊战争剧照
我小时候读《西游记》有一个最大的困惑,当看到猴子闹天宫的时候,玉皇大帝最后没办法,喊了一嗓子:快去请西天如来佛祖!我就在琢磨,玉皇大帝和如来佛祖到底谁大啊?我们中国人实际上没有把这个神谱排得整整齐齐,谁大谁小。甚至用我们理性思维来思考的话,会觉得难以理解甚至荒谬。比如说三国志里记载,真实的关羽实际上是有重大战略失误的,一个败军之将,成了我们的忠义之神,不仅警察拜他,黑道也拜他,成为一个很重要的神祇。长城底下的小庙里甚至还有供孟姜女的。中国的神仙多如牛毛,无论在哪个方面,有点名望的都会被当作神来供奉。这个就是多神教,特别复杂,在处理、规范人际关系的时候,就没有办法像一神教那么硬,那么明确。连神和神之间,你都弄不明白什么关系,那人和人之间,就更弄不清楚了,所以弹性和模糊性就是多神教必须保留的东西。
所以我们分成多神教、一神教以及人的灵知主义,这三种基本的框架。这个和一神教所强调的,是不是要绝对服从禁止偶像崇拜的基本规则特别相关。
这里用历史的眼光,检讨一下三大宗教。
犹太教大概就是从摩西出埃及开始算的,摩西是一个犹太人。从创世纪开始往下写的话,经历了亚当、亚伯拉罕,由于他们不听上帝的话,整个犹太民族集体成为埃及法老的奴隶。摩西特别有灵性,上帝就派他把犹太民族从埃及法老那里拯救出来。它的核心信条,实际上就是《十诫》,上帝化作白光,闪电一样把十诫刻在石板上,让摩西抱下来交给犹太人,成为他们的信条:你们遵守这些,你们就是耶和华的子民,我就会护佑你们,让你们去到流着奶与蜜的应许之地过上好日子。
基督教大概就是公元前后,公元纪年就是根据耶稣出生订立的。从宗教社会学的意义上看,基督教是犹太教的一个分支,很多内容实际上都是从犹太教来的,相当于耶稣立了自己的一派。
伊斯兰教大概就是默罕默德重复了耶稣,也来立了一套。他靠这个,统一了阿拉伯世界,现在的影响力也很大。
我们无论是从考古还是从历史来讲宗教,并不是为了像文艺复兴时期或者或者启蒙时期的那些哲学家们一样,要拆毁宗教,认为那都是编的,考古证明很多东西都不像经书上说的一样,所以反对宗教的教义,认为经文都是假的!我们现在不是这样,而是探索宗教是如何成长起来的,它和那个时候的人是个什么样的关系?从人的角度来讲,自己是怎样成长的?遇到了什么事情而创造了什么样的教义?然后调整了以前的习俗,成长为一个什么样子?所以我们现在的研究,已经不是以反宗教的口径进行了。
耶稣就是一个宗教改革家
这里要特别跟大家讲一下基督教和犹太教的差别,耶稣和保罗他们到底干了什么?使得原来的一派,把旧宗教都完全覆盖掉了,成为一个更具影响力的宗教?大概可以分为六个方面来看:
一、权威经典改变了。犹太教的经典是《旧约》,基督教的经典是《新约》。这个约,实际上都是人跟上帝之间的一种合议,上帝原来指引的只有犹太民族,后来只要是信耶稣的,都是我的子民。主要的教导在哪儿呢?犹太教在《旧约》里,它的核心是“律法”,以《摩西十诫》为核心的律法。人们信仰犹太教,过这样的生活,最主要的就是要遵循律法的要求。新约就改变了,它的目的并不是要毁掉律法,而是要成全律法。但是基督教的讲法就和以前不一样了,而是叫“福音”,good news,就是好消息,把好消息带给大家。而这个好消息没有那么复杂,很简单,我不是要教你们法,而是要教你们爱。爱是用来成全法的,而不是毁掉法。所以《新约》的内容是以爱为核心的。
二、上帝的形象改变了。你看《旧约》的时候,耶和华几乎可以用严酷来形容:只要你们不听我的话,整个人类全死光,《旧约》里边人类已经被灭过好几回,那是一种很恐怖的状况。而在《新约》里,上帝是慈爱的父亲,他之所以有什么样的行动,是因为他爱你们!其中最重要的体现上帝对人的爱,就是把他的独生子耶稣派下来拯救整个人类。人,从亚当开始,因为他妻子教唆他,吃智慧树上的果子,因此被上帝逐出了伊甸园,不能在天堂生活了,男人要终日劳作辛苦,女人要承受生孩子的痛苦,反正都有责罚。人都是由罪的,上帝并不欠你们什么,还要来救你,而且把无罪的耶稣作为祭品牺牲,来救你们有罪的人类,那不是体现了他对你们最大的爱吗?
犹太教徒
三、我们刚才已经提到了,就是选民的范围改变了。这个选民跟我们政治学里的选民不是一回事。现在说的选民是我投票,选总统、议员;宗教里的选民是上帝拣选,选你们这一群人得救。犹太教里,上帝只选了犹太民族,他就是这一个民族的神,其他的神,都是邪神。他们还保留了很多礼俗来保证这个圈子的封闭性。比如说犹太民族的男孩儿是一定要有割礼的,生下来没多久就要把包皮割掉。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标志,就好比满清王朝,一定要留辫子,否则从生物特征,我们就不认你。而到了基督教,就把犹太民族这个圈给破了,只要信耶稣是上帝之子来救我们的,都可以得救,都是我的子民,实际上就是把一个民族宗教,变成了一个普世宗教。
四、世界的结局改变了。本来《旧约》讲的是你们犹太人乖,就派一个很好的先知,领你们到流着奶与蜜的应许之地,过上幸福的生活,就Game over了;而《新约》就改成了末日审判。耶稣讲过很著名的话,叫“我的国不在这个世界”,就是说你想在人间找一块地实现天堂,已经过时了,没有这篇书了。末日审判,就是每一个人做过什么,到那天我都会全部清算的。算完了,这个旧世界就毁掉了,我们该上天堂的上天堂,该下地狱的下地狱,总之不在这个世界上了,和《旧约》讲的迦南就不一样了。
五、教会的结构改变了。原来的犹太祭司,就是拉比,是一个专业阶层,一个小团体,他们这些人是迫害耶稣最凶悍的力量。耶稣就说,教会不能是这样的小团体,而应该是我们信徒之间的团契。我们每个人信上帝、信耶稣,就联合在一起了,是这样一个兄弟同胞的爱的关系,而不是谁懂谁不懂,谁领导谁的这样一个关系。教会的民主性因此大大地增强,这在后来会带来很多很多故事。
六、核心追求也改变了,从“群爱”,属于犹太民族的爱,变成“博爱”。旧约的教导,摩西告诉大家要“以眼还眼,以牙还牙”;而耶稣的教导,要更博大,甚至看起来幼稚、天真。比如谁打了你的左脸,把右脸也给他打!什么道理呢?他们认为人活在这个世界上,最重要的,是爱上帝,然后是爱邻如己,对这个世界,以上帝为原点,都是爱。摩西的教导,我们就爱我们这一群人,我们就是圈儿里爱,圈儿外都是敌人,敌我分明。而耶稣讲,哪怕是敌人,你也要用爱感化,否则都是自私的。如果只爱跟自己有血缘的人,那上帝与你没有血缘,他为什么要爱你?耶稣和你没有血缘,他为什么要救你?既然他们都是大爱,爱全人类,你以他们为最高标准去追求的话,你当然也得爱所有人了!所以我们看到,爱的改变,和选民的改变,是吻合的。
从权威经典由旧约变成新约,上帝形象由严酷变得慈爱,选民范围由犹太民族变成全人类,世界的结局由迦南变成末日审判,教会的核心由祭司阶层变成信徒团契,核心追求由群爱变成博爱,我们可以看到,耶稣实际上对犹太教进行了一个很大的改造。从社会学的意义上讲,是把它下沉了,让它离草根、离一般人更近,搜罗更多的人,每一个人都可以平等地通过我这个唯一的桥梁,就可以和上帝在一起。从这个意义上讲,马丁·路德甚至认为耶稣就是一个宗教改革家。宗教的这样一个平等化、民主化,实际上从耶稣把基督教从犹太教里独立出来,跟后来马丁·路德的宗教改革,基本的路数是很像的。
未完待续……
—就士游预告 —
日本明治维新之旅
——中日两国现代化转型的比较
(2016.12.10-17)
日本的近代转型比中国开启晚,但是其步子却远快于中国,迅速转型成为现代文明国家;
日本与与中国一衣带水,深受儒家文明的影响。这个完成现代转型的国家,其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,值得所有国家思考与借鉴;
2016年12月10日至12月17日,著名学者马立诚教授、陈浩武教授领衔,“就士游:日本明治维新之旅——中日两国现代化转型的比较”即将出发,限额20人,欢迎同往。点击以下链接了解详情:
↓↓↓
就士游 | 12月10日出发:著名学者马立诚、陈浩武领读日本明治维新之旅
本文 kaiyun体育 原创,转载保留链接!网址:https://m.kaiyuntiyus-wap.com/kaiyun-post/674.html
1.本站遵循行业规范,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;2.本站的原创文章,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,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;3.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。